[ 朝代:北涼 ][ 帝號:太祖 ][ 年號:永安 ] [ 10 年]
回時間資料庫首頁


+0410-02-20 ~ +0410-03-20
(18708611870889)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正 月 甲寅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南燕 北海王
太上 六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正月
+0410-03-21 ~ +0410-04-19
(18708901870919)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二 月 癸未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南燕 北海王
太上 六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二月
+0410-04-20 ~ +0410-05-18
(18709201870948)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三 月 癸丑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三月
+0410-05-19 ~ +0410-06-17
(18709491870978)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四 月 壬午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四月
+0410-06-18 ~ +0410-07-17
(18709791871008)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五 月 壬子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五月
+0410-07-18 ~ +0410-08-15
(18710091871037)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六 月 壬午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六月
+0410-08-16 ~ +0410-09-14
(18710381871067)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七 月 辛亥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七月
+0410-09-15 ~ +0410-10-13
(18710681871096)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八 月 辛巳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八月
+0410-10-14 ~ +0410-11-12
(18710971871126)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九 月 庚戌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九月
+0410-11-13 ~ +0410-12-11
(18711271871155)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十 月 庚辰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十月
+0410-12-12 ~ +0411-01-10
(18711561871185)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十一 月 己酉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十一月
+0411-01-11 ~ +0411-02-08
(18711861871214)
北涼 太祖
永安 十年 (庚戌)
十二 月 己卯 朔
北燕 文成帝
太平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北魏 明元帝
永興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南涼 景公
嘉平 三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十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東晉 安帝
義熙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胡夏 世祖
龍升 四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西涼 太祖
建初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西秦 高祖
更始 二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九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百濟 腆支王
(王年) 六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二十年
歲次 庚戌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