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北涼 ][ 帝號:太祖 ][ 年號:永安 ] [ 3 年]
回時間資料庫首頁


+0403-02-08 ~ +0403-03-08
(18682921868320)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正 月 乙丑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正月
+0403-03-09 ~ +0403-04-07
(18683211868350)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二 月 甲午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二月
+0403-04-08 ~ +0403-05-06
(18683511868379)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三 月 甲子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三月
+0403-05-07 ~ +0403-06-05
(18683801868409)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四 月 癸巳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四月
+0403-06-06 ~ +0403-07-04
(18684101868438)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五 月 癸亥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五月
+0403-07-05 ~ +0403-08-03
(18684391868468)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六 月 壬辰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六月
+0403-08-04 ~ +0403-09-01
(18684691868497)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七 月 壬戌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七月
+0403-09-02 ~ +0403-10-01
(18684981868527)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八 月 辛卯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後涼 建康公
神鼎 三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八月
+0403-10-02 ~ +0403-10-31
(18685281868557)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九 月 辛酉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九月
+0403-11-01 ~ +0403-11-29
(18685581868586)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十 月 辛卯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十月
+0403-11-30 ~ +0403-12-29
(18685871868616)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十一 月 庚申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十一月
+0403-12-30 ~ +0404-01-27
(18686171868645)
北涼 太祖
永安 三年 (癸卯)
十二 月 庚寅 朔
北魏 道武帝
天興 六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南涼 景公
弘昌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南燕 世宗
建平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後燕 昭文帝
光始 三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後秦 高祖
弘始 五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東晉 安帝
元興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西涼 太祖
庚子 四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新羅 實聖尼師今
(王年) 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百濟 阿莘王
(王年) 十二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
高句麗 廣開土王
永樂 十三年
歲次 癸卯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