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A001072 】(人名:1 筆,群組:0 筆) :
說明 惟淨
A001072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正體中文] 光梵大師
規範碼 ID No :A001072
舊編碼:B1196卒年 Death:+1051-02-20 ~ +1052-02-09
朝代 Dynasty:北宋;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 卒於:北宋, 仁宗, 皇祐, 三年
卒年出處 Deathdate Reference:皇祐三年卒(宋僧著:116)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僧人:是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南唐李煜之甥。七歲依東京大相國寺自崇出家,十一歲誦《法華經》。太平興國八年(983),朝廷為續譯經之業,選拔人材專研,師為其一。後受度為僧,通達瑜伽祕密教、梵字本母、天竺音義、真言祕印,深究維摩、般若心經等精要。後任梵學筆受,賜紫衣。(佛光:4577)
註解(完整) Notes(full):
金陵人,俗姓李。七歲依東京大相國寺自崇出家。太平興國八年,天息災等奏選五十人入譯經院學梵文梵義,惟淨獲選,年十一。端拱二年,太宗召見,詔充譯經筆受,賜紫衣。淳化三年十月,賜號「光梵大師」。咸平四年充證梵文,景德三年證梵義,與法護並充譯經三藏。後特授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皇祐三年卒,諡「明教三藏」。(宋僧著:116)
與施護、法護、夏竦、惠方等合譯經典:《景祐天竺字源》、《新譯經音義》等。(佛光:4577)作譯資料 :-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T0400)
- 金色童子因緣經(T0550)
-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T0260)
- 佛說身毛喜豎經(T0757)
- 大乘中觀釋論(T1567)
- 天聖釋教總錄(A1490)
- 大乘中觀釋論(K1482)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史傳]
- 《佛祖統紀》卷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
- 《參天台五臺山記》卷四
- 《大中祥符法寶錄》卷三、四、七、十五、十六、十八
- 《宋會要輯稿》道釋二之六、八
- 《文莊集》卷二十六〈傳法院碑銘〉
- 《湘山野錄》卷上
- 《釋門正統》卷四
[著述]
- 《天聖釋教總錄》三卷(《中華大藏經》冊 72)
- 《景祐天竺字源》七卷(惟淨、法護 合編,《宋藏遺珍》冊 3、《中華大藏經》冊 72)
- 譯《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十八卷(《大正藏》T13)
- 譯《佛說身毛喜豎經》三卷(《大正藏》T17)
- 譯《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四卷(《大正藏》T08)
- 譯《大乘中觀釋論》九卷(《大正藏》T30)
- 譯《金色童子因緣經》十二卷(《大正藏》T14)
[研究論文]
- 1937〈惟淨集《景祐天竺字源》〉,《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53,頁 267。
- 林壽福 1995〈《大乘中觀釋論》譯者分工略探〉,《諦觀》83,頁 121-142。
SameAs:Occurs in:問題回報(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