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A001282 】(人名:1 筆,群組:0 筆) :


說明

智圓(zhì yuán)
引用網址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 無外,中庸子,潛夫,孤山智圓(gū shān zhì yuán),法慧大師,孤山圓(gū shān yuán),孤山法慧(gū shān fǎ huì),法海大師(誤)

規範碼 ID No :A001282
舊編碼:B1429
分類 Category:義解
生年 Birth:+0976-01-01 ~ +0976-12-31
卒年 Death:+1022-03-27
朝代 Dynasty:北宋;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卒於:北宋, 真宗, 乾興, 元年, 二月, 十七日,47歲
生年出處 Birthdate Reference:依記錄推算。
卒年出處 Deathdate Reference:乾興元年二月十七,壽四十七。(《佛祖歷代通載》卷 18)
籍貫 From:錢塘(PL000000011516)
性別 Gender:
是否為僧人: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俗姓徐,天台宗山外派大師。八歲錢塘龍興寺出家,初習儒學,能詩文。二十一歲,奉先寺源清習天台教觀。同門有:慶昭、晤恩等人。後師與山家派知禮展開論辯。(佛光:5029;http://zh.wikipedia.org/wiki/智圆,2012.07.25)
註解(完整) Notes(full):

作譯資料 :
  1. 阿彌陀經疏(T1760)
  2.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T1766)
  3.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T1801)
  4.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T1779)
  5. 般若心經疏(X0529)
  6. 般若心經疏詒謀鈔(X0530)
  7. 涅槃經治定疏科(X0657)
  8.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X0662)
  9. 金剛錍科(X0934)
  10. 金剛錍顯性錄(X0935)
  11. 閑居編(X0949)
  12. 南山祖師禮讚文(X1504)

師徒關係 :  
[老師]
  1. 源清   (T49n2035_p0252a17)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研究論文]
  1. 〈智者疏說智圓述鈔《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疏闡義鈔》〉,《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補篇》65,頁 310。
  2. Tam, Wai Lun. 1996. The Life and Thoughts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 Zhiyuan. Canada: McMaster University Thesis (Ph. D.).
  3. 中山正晃 1966〈知礼と智円〉,《印度学仏教学研究》29,頁 182-183。
  4. 劉貴傑 1991〈從智圓思想看佛法與佛學之交涉〉,《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臺北:法光出版社。
  5. 吳忠偉 2000〈智圓佛學思想中的報應論〉,《東南文化》1,頁 92-94。
  6. 吳忠偉 2000《智圓佛學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畢業論文。
  7. 吳忠偉 2010〈免懺悔者,實自訟之深者──孤山智圓的儒釋整合與宋初天臺佛教思想形態的整體化〉,《正觀》52,頁 189-207。
  8. 安藤智信 1975 〈孤山智円と明教契嵩〉,《大谷学報》207,頁 39-51。
  9. 山野俊郎 2003〈孤山智圓傳の試み──《閑居編》を中心として〉,《佛教学セミナ》78,頁 17-53。
  10. 岩城英規 2006〈智旭と智円──《首楞厳経》注釈の比較に焦点を当て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8,頁 97-102。
  11. 末広照純 1982〈孤山智円の儒仏道三教観〉,《天台学報》24,頁 127-131。
  12. 朱秀容 1994,《孤山智圓之研究》,臺北縣: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13. 楊惠南 2006〈孤山智圓《金剛錍顯性錄》中的山外主張──色不具三千〉,《中華佛學學報》19,頁 209-231。
  14. 橋本芳契 1961〈三教論衡における維摩經──智圓《垂裕記》の山外義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7,頁 245-248。
  15. 歐朝榮 2008《宋初智圓與契嵩對儒學的回應》,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論文。
  16. 洪淑芬 2005《論儒佛交涉與宋代儒學復興──以智圓、契嵩、宗杲為例》,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7. 漆俠 1999〈儒家的中庸之道與佛家的中道義──兼評釋智圓有關中庸中道義的論點〉,《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頁 77-83。
  18. 潘桂明 1983〈從智圓的《閑居編》看北宋佛敎的三敎合一思想〉,《世界宗敎研究》11,頁 78-94。
  19. 玉城康四郎 1957〈智円に於ける心把捉の問題〉,《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頁 199-202。
  20. 祝尚書 2003〈論宋釋智圓的文學觀〉,《樂山師範學院學報》5,頁 46-50。
  21. 秋田光兆 2001〈趙宋天台における心性說──智圓の心性觀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8,頁 731-734。
  22. 蔣義斌 2006〈孤山智圓與其時代──佛教與宋朝新王道的關係〉,《中華佛學學報》19,頁 233-270。
  23. 金井崚純 1987〈孤山智円における首楞厳経の講讃〉,《天台学報》29,頁 154-157。
  24. 金井崚純 1988〈孤山智円の三教観〉,《天台学報》30,頁 153-156。
  25. 鈴木ゆうこ 1979〈智円の宗教〉,《宗教研究》238,頁 208-209。
  26. 鈴木宜邦 1980〈知禮教學における《十義書》成立の意義(二) 智圓との論爭〉,《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6,頁 261-263。
  27. 陳英善 1994〈孤山智圓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對知禮之反批〉,《諦觀》76,頁 131-152。
  28. 陳英善 1994〈孤山智圓禪師修學之心路歷程〉,《獅子吼》33.5。
  29. 韓毅 2005〈宋初僧人對儒家中庸思想的認識與回應──以釋智圓和釋契嵩為中心的考察〉,《中華文化論壇》3,頁 92-99。
  30. 馮曉庭 1994〈「哲學佛以修心, 學儒以治身」──宋僧智圓的儒學思想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頁 113-127。

[史傳]
  1. 《佛祖歷代通載》卷 18
  2. 《佛祖統紀》卷 10
  3. 《宗統編年》卷 19
  4.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卷 1
  5. 《閑居編》卷 19〈中庸子傳〉
  6. 武林梵志‧卷10‧宋孤山法師

[著述]
  1. 《南山祖師禮讚文》一卷(《卍續藏》X74)
  2.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四卷(《大正藏》T38)
  3. 《涅槃經治定疏科》十卷(《卍續藏》X36)
  4.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二十卷(《卍續藏》X37)
  5. 《病課集》三卷(收於《閑居編》五十一卷,《卍續藏》X56)
  6.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十卷(《大正藏》T38)
  7. 《般若心經疏》一卷(《卍續藏》X26)
  8. 《般若心經疏詒謀鈔》一卷(《卍續藏》X26)
  9.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四卷(《大正藏》T39)
  10. 《金剛錍科》一卷(《卍續藏》X56)
  11. 《金剛錍顯性錄》四卷(《卍續藏》X56)
  12. 《閑居編》五十一卷(《卍續藏》X56)
  13. 《阿彌陀經疏》一卷(《大正藏》T37)
  14. 《十六觀經疏刊正記》二卷 (遺失)
  15. 《文殊說般若經疏》二卷 (遺失)
  16. 《文殊說般若經疏析重鈔》二卷 (遺失)
  17. 《新學擊蒙》一卷 (遺失)
  18.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疏》一卷 (遺失)
  19.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正義》一卷 (遺失)
  20. 《注四十二章經》一卷 (遺失)
  21. 《涅槃經百非鈔》一卷 (遺失)
  22. 《無量義經疏》一卷 (遺失)
  23. 《瑞應經疏》一卷 (遺失)
  24. 《翻經通紀》二卷 (遺失)
  25. 《蘭盆經疏摭華鈔》二卷 (遺失)
  26. 《觀普賢行法經疏》一卷 (遺失)
  27. 《遺教經疏》二卷 (遺失)
  28. 《金光明經文句索隱記》四卷 (遺失)
  29. 《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一卷 (遺失)
  30. 《阿彌陀經疏西資鈔》一卷 (遺失)
  31. 《首楞嚴經疏》十卷 (遺失)
  32. 《首楞嚴經疏疏解》一卷 (遺失)
  33. 《首楞嚴經疏谷響鈔》五卷 (遺失)


駐錫地(字串) Active at:西湖孤山瑪瑙院
SameAs:
Occurs in:



問題回報(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