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A001313 】(人名:1 筆,群組:0 筆) :
說明 無性
A001313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梵文 (羅馬轉寫)] Asvabhāva
[正體中文] 無性菩薩
規範碼 ID No :A001313
舊編碼:B1464朝代 Dynasty:沒有給定朝代;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完整) Notes(full):
西元五○○年左右,中期的唯識思想家。一般被歸為陳那的「有相唯識派」學系,但另一方面也跟安慧的「無相唯識派」思想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由於他的文章中有屬於有相唯識派的「多樣不二論」主張,因此將他認定為是陳那系統的學者。在《多羅那他佛教史》的記載當中,提到無性的生存年代與Kampala、智藏(Jnanagarbha)等人相近,並且以優婆塞的身份提出了「唯識的中觀」論點。這個記述其實是把唯識派的學者無性,跟為Kampala的《明鬘論》寫下《明鬘註意喜生》的無性混淆在一起的結果。《多羅那他佛教史》中甚至講述優婆塞無性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青年時代因通透大乘之學而親見文殊菩薩,並且為優婆塞、優婆夷各一千人說法,之後來到卡瑪爾巴地區,當弟子遭毒蛇吞噬之際挺身奮戰,終於將弟子們從毒蛇口中救出。這些故事跟唯識派學者無性是否有所關聯,至今已無從考據。無性的著作有《攝大乘論釋》及《大乘莊嚴經論註疏》,前者是針對無著《攝大乘論》的註釋,而後者則是為世親《大乘莊嚴經論註釋》所做的註解。另外,在安慧所寫的《莊嚴經論釋疏》一書當中,由於文章與解釋多類似於《大乘莊嚴經論註疏》,因此認為安慧的註釋乃承襲自無性。(インド仏教:010)作譯資料 :- 攝大乘論釋(T1598、K0595)
Occurs in:問題回報(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