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A007940 】(人名:1 筆,群組:0 筆) :


說明

大智(dà zhì)
引用網址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 方以智(fāng yǐ zhì),方密之(fāng mì zhī),龍眠愚者(lóng mián yú zhě),浮山愚者(fú shān yú zhě),曼公(màn gōng),宓山子,鹿起山人,藥地,無可,弘智(hóng zhì),藥地無可,無可大智,墨歷智,藥地智,藥地愚者,墨歷大智,無可弘智,愚者智(yú zhě zhì),愚者大智,青原愚者

規範碼 ID No :A007940
生年 Birth:+1611-01-01 ~ +1611-12-31
卒年 Death:+1671-02-09 ~ +1672-01-29
朝代 Dynasty:明;清;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卒於:大清, 聖祖, 康熙, 十年,61歲
生年出處 Birthdate Reference:依記錄推算。
卒年出處 Deathdate Reference:「清康熙十年卒,年六十一。」(疑年錄:430)
籍貫 From:桐城(PL000000015577)
宗派:曹洞宗
性別 Gender: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桐城方氏,覺浪道盛禪師(1593-1659)法嗣。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通醫學、地理、軍事。明亡後,投昭乎迥山薙染,易名宏智,別號藥地。順治十年(1653),謁覺浪道盛圓具。歷住金陵天界、新城壽昌、吉州青原諸刹。著有《藥地炮莊》、《物理小識》、《愚者智禪師語錄》等作。法嗣有山足興斧等禪師。(洞上.卷16:635;佛名:29;疑年錄:430;http://zh.wikipedia.org/wiki/方以智,2013.01.16)
註解(完整) Notes(full):

師徒關係 :  
[老師]
  1. 道盛   (明清序:042;X82n1571_p0705c02)
[弟子]
  1. 興㲈   《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卷1:「侍子興㲈」 http://cbetaonline.dila.edu.tw/J34nB313_p0820a02
  2. 興斧   《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卷1:「門人興斧編」 http://cbetaonline.dila.edu.tw/J34nB313_p0820a02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史傳]
  1. 《五燈全書》卷 118
  2.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7904 號、7968 號
  3. 《慧力寺志》卷 6
  4. 《桐城方氏七代遺書》〈方以智傳〉
  5. 《清史稿.列傳》287
  6. 任道斌《方以智年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7. 光緒《江西通志》卷 178
  8. 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卷 1
  9. 恆慕義 主編《清代名人傳略》上冊
  10. 李濬之 編《清畫家詩史》甲上
  11. 李玉棻《甌鉢羅室書畫過目考》卷 1
  12. 清.周亮工《讀畫錄》卷 2
  13. 清.徐鼒《小腆紀傳》卷 24
  14. 清.潘衍桐 輯《兩浙輶軒續錄》卷 51
  15. 清.王士禎《漁洋山人感舊集》卷 3
  16. 清.羅正鈞《船山師友記》卷 4
  17. 盛叔清 輯《清代畫史增編》卷 19
  18. 黃嗣艾《南雷學案》卷 5

[著述]
  1. 《兩粵新書》(國家圖書館)
  2. 《印章考》一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藝術類 1091-1092)
  3. 《四韻定本》
  4. 《文章薪火》一卷(收於《歷代文話》冊 4,頁 3203-3220。)
  5. 《方子流寓草》(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50)
  6. 《方密之詩鈔》(中國國家圖書館)
  7. 《東西均》(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雜家類 1134)
  8. 《浮山文集》(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113)
  9. 《浮山文集前編》(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別集類 1398)
  10. 《物理小識》十二卷(臺北:臺灣商務,1968)
  11. 《禪樂府》
  12. 《稽古堂文集》(中國國家圖書館)
  13. 《膝寓信筆》(中國國家圖書館)
  14. 《藥地炮莊》九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道家類 957)
  15. 《通雅》五十五卷(清康熙丙午(1666)龍眠姚氏刊本,國家圖書館)
  16. 《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四卷 (《嘉興藏》J34)
  17. 《響言》(中國國家圖書館)

[研究論文]
  1. 余英時 2004《方以智晚節考(增訂版)》,北京:三聯。
  2. 傅咨銘 2010《對劉蕺山、方以智、王夫之生命實踐理論之研究──從道器關係為論》,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畢業論文。
  3. 儀真、冒懷辛 1979〈附錄──方以智死難事迹考〉,《新亞學術集刊》2,頁21-24。
  4. 劉君燦 1987〈有關方以智的書目〉,《中國書目季刊》21.2,頁 92-99。
  5. 劉君燦 1988《方以智》,臺北:東大出版。
  6. 劉浩洋 1997《方以智《東西均》思想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
  7. 劉浩洋 2004《從明清之際的青原學風論方以智晚年思想中的遺民心志》,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畢業論文。
  8. 廖肇亨 1994《明末清初遺民逃禪之風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9. 廖肇亨 2002〈藥地愚者大師之詩學源流及旨要論考──以「中邊說」為討論中心〉,《佛學研究中心學報》7,頁 257-293。
  10. 廖肇亨 2007〈天崩地解與儒佛之爭──明清之際逃禪遺民價值系統的衝突與融合〉,《人文中國學報》13,頁 409-455。
  11. 廖肇亨 2008〈藥地愚者禪學思想蠡探──從「眾藝五明」到「俱鎔一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頁173-203。
  12. 張永堂 1978〈方以智的生平與思想(提要)〉,《史原》8,頁 375-381。
  13. 彭迎喜 2007《方以智與《周易時論合編》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4. 徐光台 2010〈熊明遇與幼年方以智──從《則草》相關文獻談起〉,《漢學研究》62,頁 259-290。
  15. 徐聖心 2007〈火.爐.土.均──覺浪道盛與無可弘智的統攝之學〉,《臺大佛學研究》14,頁 119-157。
  16. 徐聖心 2008〈王夫之《論語》詮釋之「應病予藥」喻辯──兼與方以智藥病說之比較〉,《臺大中文學報》29,頁 193-220。
  17. 戴景賢 2008〈論方以智王船山二人思想之對比性與其所展顯之時代意義〉,《文與哲》12,頁 455-528。
  18. 林世奇 2007〈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間──方以智思想探析〉,《中山女高學報》7,頁 1-18。
  19. 汪惠娟 2006〈方以智氣火一體思想管窺〉,《哲學與文化》387,頁 123-136。
  20. 王基西 2006〈理學家小傳(65)──方以智〉,《中國語文》585,頁 12-21。
  21. 王煜 1984〈方以智倡三教歸「易」論〉,《中國文化月刊》56,頁 30-39。
  22. 羅熾 1998《方以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3. 蔡振豐 2010〈方以智三教道一論的特色及其體知意義〉,《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3,頁 155-199。
  24. 蔣國保 2004〈方以智與桐城方氏學派〉,《中國文化月刊》280,頁 56-82。
  25. 謝仁真 1994《方以智哲學方法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畢業論文。
  26. 謝仁真 2001〈方以智思想中「不落有無」與境界超越的問題〉,臺北:華梵大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
  27. 謝仁真 2005〈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檢視〉,《哲學與文化》378,頁 5-24。
  28. 謝明陽 2004《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從覺浪道盛到方以智、錢澄》,臺北:大安。
  29. 謝明陽 2005〈陳子龍方以智的詩學論交與分趨──以「雅」的觀念為討論中心〉,《淡江中文學報》13,頁 41-70。
  30. 謝明陽 2008〈方以智與明代復古詩學的承變關係考論〉,《成大中文學報》21,頁 71-99。
  31. 邱敏捷〈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南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39.1,頁 37-54。
  32. 鄧克銘 2009〈方以智的禪學思想〉,《漢學研究》57,頁 303-331。
  33. 關增建 2001〈方以智自然觀的一個特徵〉,《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6,頁 42-47。
  34. 陳松郭 1998〈方以智坎坷人生對其哲學思想的影響〉,《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頁7-10。
  35. 陳秀美 2005〈論《藥地炮莊》及其「三教歸易」之會通思想〉,《空大人文學報》14,頁 95-114。
  36. 馬數鳴 1985〈從程朱到老佛──論方以智哲學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特徵〉,《江淮論壇》。
  37. 黃學堂 1989〈亂裏著書還策杖,饑時變姓不投林──「明末四公子」中的方密之〉,《孔孟月刊》326,頁 43-46。


駐錫地(字串) Active at:金陵大天界寺;江西新城壽昌寺;吉州青原山
SameAs:
Occurs in:



問題回報(Feedback)